
公司债务逾期后,与债权人的谈判结果直接影响后续经营。掌握科学的谈判技巧,能有效降低偿债压力,避免矛盾升级。
首先,提前梳理债务与自身经营数据,做到 “有备而谈”。谈判前需整理两项核心信息:一是债务明细,包括逾期金额、利息罚息、到期时间,明确 “可协商的空间”(如是否能申请减免罚息);二是企业经营数据,如近 3 个月营收流水、未来订单合同、资产清单,用数据证明 “短期困难但长期有还款能力”。某制造企业逾期前,整理出 “每月稳定营收 80 万元、有 300 万元待收货款” 的资料,谈判时向银行展示,成功争取到 “罚息减免 50%、分 12 期偿还” 的方案。若缺乏数据支撑,仅口头说明 “资金紧张”,债权人难以信任,谈判易陷入僵局。
其次,聚焦 “双赢” 逻辑,提出具体可行的还款方案。谈判的核心不是 “减少还款”,而是 “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”。可根据自身现金流,提出 “阶段性还款”(如前 3 个月每月还 10%,后续每月还 15%)或 “资产抵扣 + 现金结合”(如用闲置设备抵扣 30% 债务,剩余 70% 现金分期)的方案。某贸易公司针对 150 万元逾期货款,提出 “先用价值 50 万元的库存抵扣,剩余 100 万元分 8 期,每月还款 12.5 万元”,供应商考虑到 “库存可快速变现,且能收回大部分货款”,欣然同意。避免提出 “过度苛刻” 的方案(如 “仅能偿还 50% 债务”),否则会引发债权人抵触,甚至直接起诉。
最后,善用 “第三方协助”,打破谈判僵局。若与债权人直接谈判陷入停滞,可引入 “专业债务顾问” 或 “行业协会” 协助。第三方能从客观角度分析双方诉求,提出中立方案,同时缓解对立情绪。某建筑企业与材料供应商因逾期付款谈判无果,邀请当地建筑业协会介入,协会结合行业现状,提出 “按工程进度付款,每完成一个节点支付 30% 货款” 的方案,双方最终达成一致。需注意,第三方需具备专业资质(如债务重组师证书)或公信力,避免引入无资质的中介,反而增加谈判成本。